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湿性关节炎

血小板减少也是“风湿病”?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来源:贵阳强直医院  点击:

血液科门诊上有很多因“血小板减少”患者,通常没有明确病因,往往被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现在也叫“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来对待,很多都是短期使用较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比如:强的松,泼尼松,甲泼尼龙等不同名称)来升血小板,效果也不错,通常也在血小板正常后,快速停药了。

随着风湿病学的逐渐发展和医生,尤其是非专科医生,对这类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大量的事实证明,很大比例的血小板减少/ITP是继发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俗称“风湿病”)的,比如风湿免疫科最常见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抗磷脂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bd47099-29b2-4b39-833f-fdcd91e2d1e9.jpg

其实,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血液系统的累及非常普遍,常见的除血小板减少减少之外,还有贫血和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常常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抗磷脂综合征等常见风湿免疫疾病的症状之一,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发生率可以有10%~40%。贵阳中医风湿病医院。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凝血,血小板减少自然会增加自发性出血风险,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淤青,严重者会出现内脏出血,尤其是头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风湿免疫病伴发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征是什么呢?

风湿免疫病伴发血小板减少大多为轻中度,即血小板计数在(30~90)×109/L,少数患者可出现重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少于30×109/L),甚至可见血小板计数在10×109/L一下,接近0的患者,可见此病的危害之重。血小板减少也可以是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首发表现,非常容易误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一旦发生血小板减少症,该如何进行治疗呢?

在发现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后,第一时间肯定是根据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给予对症及时处理,但是在病情稳定甚至治疗初期,就要对患者进行可能的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排查,一旦有相关疾病的背景,一定要同时治疗原发疾病,本科单单治疗血小板减少。

贵阳风湿病医院专家:治疗自身免疫性相关血小板减少的基础药物是糖皮质激素。轻中度血小板减少者给予常规剂量激素即可,对激素依赖者应考虑联用免疫抑制剂。对重度患者(血小板少于2×109/L)可使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必要时静脉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同时联用免疫抑制剂。顽固性患者甚至可考虑给予长春新碱等药物,甚至脾切除等外科治疗方案,但选择须十分谨慎。尽管目前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手段在增多,但仍有少部分顽固性患者疗效不佳,希望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更多的最新治疗方法可以惠及广大患者。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

无相关信息

在线问诊平台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