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一个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长。为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以关节、结缔组织和肾脏的炎性变化为主的代谢性疾病。当体内嘌呤代谢产物尿酸产生过多,超过肾脏排泄能力时,尿酸即在血液及组织内积聚,形成“痛风”。
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以关节、结缔组织和肾脏的炎性变化为主的代谢性疾病。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可以碰到关节疼痛伴有关节畸形、行动困难的患者,他们急切咨询医生,亦渴望医生下个准确的诊断,以解除他们的痛苦。
痛风与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
然而,许多种疾病可以两种表现并存,增加了诊断上的困难。在急性发作期常表现关节疼痛、红肿,很易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但是,如果不能明确关节病的病因,就难以予以针对性地治疗,病人会长期受疾病痛苦的困扰。因此,有必要将常见的几种关节病予以鉴别。
痛风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
痛风症状:痛风几乎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常表现夜间突然发作疼痛剧烈;以急性关节炎多见,呈红、肿、痛开始,72小时达到顶峰,1~2周可自行消失,数年再发作;当吃含嘌呤多的饮食,如动物内脏、沙丁鱼、酵母、烟、酒等,高尿酸在血液和组织内积聚易形成痛风石,多见趾骨关节周围,亦可形成肾结石等。
而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是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多见于青少年,多发作于关节受风湿之后,常表现在大关节,如膝盖、踝、肘、腕等关节的游走性关节炎,心肌及瓣膜同时损伤,也就是这个病可同时表现“舔关节、咬心脏”的原因。
痛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
随着时间的推延,痛风因屡屡发作,不仅组织损害,而且骨质的关节端有侵蚀。再加上痛风石的沉积,使关节呈慢性炎症和关节畸形,很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混淆。
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遗传性,是一个慢性顽症,病因不清楚,与多种综合因素作用相关。不及时治疗几乎所有内脏器官都会受累。全关节可发生破坏性病变,引起关节慢慢变畸形、强直,双手呈鸡爪状、功能丧失、甚至瘫痪,骨和骨骼肌萎缩。还常常伴有关节外的症状。化验可见类风湿因子阳性。
推荐阅读:痛风去医院要做哪些检查?
三者的鉴别
痛风易诊断,测血尿酸升高、摸到痛风石就可以确定;风湿性关节炎单独存在很少见,多为大关节炎。在急性期多有风湿性心肌炎,慢性期患“风湿性心脏病”。化验抗链“0”实验‘ASO’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是慢性的顽症,关节畸形、功能丧失明显,呈僵直或瘫痪,类风湿因子阳性。
这三种疾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治疗,不可自治。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